一、技術來源
本技術來源于《蓋州壓氣站工程》,由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自主開發。
二、基本原理
該技術以壓縮機組及各個輔助系統的工藝及運行原理為基礎,在現有控制模式基礎上進行改進,對壓縮機組遠程控制功能進行梳理整合。確保無需站場人員介入操作的前提下,實現調控中心對壓縮機組的遠程集中控制功能。
三、工藝過程
1、調控中心遠程控制功能
調控中心的壓縮機組的遠程控制功能如下:
1)多臺壓縮機組及輔助系統
?預選及啟動
?正常停機
?不帶壓緊急停機
?自動切換
2)單臺機組
?啟動
?正常停車
?帶壓緊急停車
?不帶壓緊急停車
?負荷調節
2、啟動預選多臺機組
在調控中心多臺機組人機界面上根據站場壓縮機組數量手動預選要啟動的機組,剩余一臺作為備用機組,預選完成后,點擊“啟動預選多臺機組”按鈕,調控中心發送命令至站控制系統,站控制系統按步驟執行順序邏輯直至預選機組達到最小轉速后并介入負荷分配控制。
3、多臺機組正常停機
在調控中心多臺機組人機界面點擊“多臺機組正常停機”按鈕,調控中心發送命令至站控制系統,站控制系統按步驟執行順序邏輯直至所有機組轉速為零。
4、自動切換
北京調控中心只發出一個自動切換命令,預選壓縮機組按一定邏輯順序依次正常停機。預選機組停機后,備用機組按邏輯順序啟動至最小轉速后,進入防喘振和負荷分配控制,調控中心對相應的順序進程進行監視。
5、調控中心監控畫面
調控中心可顯示的監控畫面包括壓縮機組預選及操作、壓氣站工藝流程簡圖、壓縮機組及輔助系統參數、壓縮機組及輔助系統啟動順序進程、壓縮機性能曲線等。
四、技術特點
1、通過無人站壓縮機控制邏輯提升,實現壓縮機組的一鍵啟停。
2、壓縮機監控系統與站控制系統融合,首次由站控制系統實現負荷分配控制功能。
3、壓縮機組及站場所有相關輔助系統的全面自動化控制技術。
五、技術水平
國內首次實現在調控中心計算并顯示壓縮機性能曲線、防喘振線,首次實現壓縮機組在調控中心的一鍵啟停,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技術水平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六、能源消耗
該技術將部分現場手動操作的設備/閥門改為自動控制,并通過控制系統的邏輯功能提升、人界畫面組態、數據狀態信息上傳實現無人站壓縮機的遠控控制功能。
七、節能減排狀況
該技術優化了壓縮機組自動控制邏輯,實現了自動控制,避免了人為誤操作風險。無需現場人員值守及操作,節省了人力資源,降低了運行成本。應用該技術后站場無需設置值守人員,直接節省人力資源約200萬/站,后期還可減少站場值守人員其他配套設置。目前中油管道已建壓氣站58座,該技術推廣應用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數以億計。
八、技術應用條件
該技術可用于指導中石油輸氣管線新建壓氣站工程的建設,也適用于對已建壓氣站的功能提升改造工程。
九、應用實例
該專有技術應用于蓋州、盤錦壓氣站工程,目前壓氣站相關的控制系統方案設計已基本完成,獲得了業主的認可。
蓋州壓氣站設計輸量為2224×104Nm3/d,壓縮機組(電驅)額定功率為14MW,站內機組配置為2臺,2 用0備。
盤錦壓氣站設計輸量為2430×104Nm3/d,壓縮機組(電驅)額定功率為14MW,站內機組配置為2臺,2 用0備。
該專業有技術也將在中俄東線、廣州壓氣站、梧州壓氣站、醴陵壓氣站、中衛壓氣站、河池壓氣站等壓氣站工程中進行推廣。
十、經濟效益
該技術優化了壓縮機組自動控制邏輯,實現了自動控制,避免了人為誤操作風險。無需現場人員值守及操作,節省了人力資源,降低了運行成本。應用該技術后站場無需設置值守人員,直接節省人力資源約200萬/站,后期還可減少站場值守人員其他配套設置。目前中油管道已建壓氣站58座,該技術推廣應用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數以億計。
(來源:中國石油和化工勘察設計協會) |